端午節
起源
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,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。但許多盛行于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,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,故此有人推測,端午節源于對惡日(即農歷五月,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)的禁忌。
名稱來源
“端”字有“初始”的意思,因此“端五”就是“初五”。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“午”月,因此“端五”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“端午”[1]。《燕京歲時記》記載:“初五為五月單五,蓋端字之轉音也。”
習俗
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、喝雄黃酒、賽龍舟、在家門前懸鍾馗像、挂艾蒿和艾草(艾葉菖蒲)、游百病、佩香囊、備牲醴。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,傳說可以續命,祈盼長命多福。《東京夢華錄》卷八“端午”條說:“端午節物:百索、艾花、銀樣鼓儿、花花巧畫扇、香糖果子、_子、……”。
今天是端午節,
我在這里恭賀大家2010年平平安安,順順利利,端午節快樂!!!